组件圖是說明组件之間的邏輯關係。
部署圖則是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描述系統硬體的物理拓撲結構及在此結構上執行的軟體。
組件圖又稱為構件圖,是用來表示系統中組件與組件之間、組件與介面之間關係的模型圖。組件圖在基於組件開發的系統建模中很重要,可以幫助使用者理解系統的結構。
組件圖作用:
1,使系統測試人員和開發人員能夠從整體上了解系統的所有物理部件;
2,從軟體架構的角度來描述一個系統的主要功能;
3,方便專案組的成員了解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4,有利於軟體重用。
支援多人線上同屏創作,可設置分享連結,即時傳遞資訊
只需輸入一句話,自動生成所需圖形,並自動美化圖形風格
內建多種主題風格,也可自由設計喜愛的樣式
支援插入圖示、圖片、標籤、備註LaTex公式、程式碼塊、連結、附件等多種形式元件
支援匯出PNG、VISIO、PDF、SVG等格式,支援匯入VISIO、Mermaid格式
檔案即時儲存,多端裝置雲同步,歷史版本可追溯,資料安全有保障
组件圖是說明组件之間的邏輯關係。
部署圖則是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描述系統硬體的物理拓撲結構及在此結構上執行的軟體。
组件:组件是定義了良好接口的、可替代的物理實現單元,一般表示實際存在的、物理的物件,用一個左側帶有突出兩個小矩形的矩形來表示。
接口:提供接口又稱導出接口,是组件提供的服務的集合,可以使用接口與组件之間的實現關係來表示;需求接口又稱導入接口,是组件請求其它组件相應服務時遵循的接口,通過依賴關係來表示。
關係:组件間-->依賴關係,兩個组件中的類如果存在泛化關係或存在使用關係,可以添加依賴;组件與接口之間-->依賴或實現。
端口:uml2.0引入的概念,端口指定了组件上的一個交互點,通過該交互點,组件可以與環境、其他组件或其內部组件進行通信,使用组件邊框上的一個小矩形來表示。
簡單组件圖:將相互協作的類,組織成一個组件。
嵌套组件圖:使用嵌套的组件圖來表示组件的內部結構。
组件與组件之間通過端口連接,而端口與端口之間通過連接器連接,但一般不常用 。
連接器分為直接連接器、接口連接器、委派連接器三種。
1,多個團隊協作開發
2,微服務或模塊化架構
3,有明確接口約束的系統
4,需要部署分離的组件(如前端、後端、資料庫)
1,注重模塊化、解耦,因為组件圖主要價值是展示系統分層和依賴清晰;
2,使用標準符號和接口標註,可以增強圖的可讀性和一致性;
3,搭配類圖/部署圖一起使用,提供結構、行為、部署的完整視圖;
4,避免把组件圖畫成類圖,组件圖表達系統“結構”而非“實現細節”。
組件圖回答”誰做、誰依賴誰“,類圖回答“怎麼做”。
1,類表示是對實體的抽象,而組件是對存在於計算機中的物理部件的抽象。
2,組件屬於軟體模組,而非邏輯模組,與類相比,它們處於不同的抽象級別。
3,類可以直接擁有操作和屬性,而組件僅擁有可以通過其介面訪問的操作。
組件按照在系統中的角色分類有3種:
1,部署組件:組成可執行系統的必要組件。
例如Java虛擬機、資料庫管理系統、EXE檔案、DLL檔案。
2,工作產品組件:開發過程的中間產物,不直接參與到可執行系統中。
例如源代碼檔案、數據檔案。
3,執行組件:在運行時創建的組件。
例如實例化的Servlets、COM+對象、XML文件。
組件與組件:依賴關係
組件與介面:依賴關係或實現關係
要控制組件顆粒度適中,一般功能模組級可以設置為組件,不要把單個類設計為組件。
從左側符號區拖拽“介面”到右側作图区,然後,點擊組件的一端後按住滑鼠左鍵到對應的介面上,鬆開滑鼠即可以為組件指定其要實現的介面。
不是,簡單組件可以沒有顯式介面。
提供介面,用圓形表示,指本組件對外暴露的功能(可被調用)。
需要介面,用半圓表示,指本組件依賴其他組件提供的服務。
可以。組件之間可以存在一對多依賴、雙向依賴或通過中介組件解耦,使用多條虛線表示多個依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