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者:參與者是與系統互動的外部實體,可以是人、組織、外部系統或硬體設備,用人形圖形表示。
用例:用例是參與者可以感受到的系統服務或功能單元,描述了系統如何響應參與者發出的請求,用實線橢圓表示。
關係:各元素之間的關係,包括參與者之間的關係,參與者與用例之間的關係,用例之間的關係。
用例圖是軟體工程中用於展示系統外部用戶(參與者)與系統內部功能(用例)之間交互關係的一種圖形化工具,是被稱為參與者的外部用戶所能觀察到的系統功能的模型圖。
用例圖有什麼作用?用例圖是UML中用於需求分析階段的一種重要圖表,主要作用是描述參與者與和用例之間的關係,幫助開發人員可視化地了解系統的功能。借助於用例圖,系統用戶、系統分析人員、系統設計人員、領域專家能夠以可視化的方式對問題進行探討,減少了大量交流上的障礙,便於對問題達成共識。
支援多人線上同屏創作,可設置分享連結,即時傳遞資訊
只需輸入一句話,自動生成所需圖形,並自動美化圖形風格
內建多種主題風格,也可自由設計喜愛的樣式
支援插入圖示、圖片、標籤、備註LaTex公式、程式碼塊、連結、附件等多種形式元件
支援匯出PNG、VISIO、PDF、SVG等格式,支援匯入VISIO、Mermaid格式
檔案即時儲存,多端裝置雲同步,歷史版本可追溯,資料安全有保障
參與者:參與者是與系統互動的外部實體,可以是人、組織、外部系統或硬體設備,用人形圖形表示。
用例:用例是參與者可以感受到的系統服務或功能單元,描述了系統如何響應參與者發出的請求,用實線橢圓表示。
關係:各元素之間的關係,包括參與者之間的關係,參與者與用例之間的關係,用例之間的關係。
參與者位於系統的外部,而不是系統的一部分;
只有使用系統、與系統互動、跟系統交換資訊的,才是參與者;
參與者不一定是人,也可能是其它子系統、其它系統、時間、溫度等其它因素。
一個用例規約應該包含以下內容:用例的標識與名稱、用例涉及到的參與者、用例的簡要說明、相關的其它用例、用例執行的前置條件、基本事件流、備選事件流、用例執行的後置條件、其它資訊(如非功能性需求、設計約束、用例審核狀態、編制者、修改記錄等)。
參與者之間:主要是泛化關係,是一般和特殊之間的關係。
參與者和用例之間:關聯表示參與者與用例之間的關係,即哪個參與者能夠觸發哪個用例。
用例之間:用例之間的關係包括泛化、包含和擴展三種。
需求建模:用例圖用於捕捉系統的功能需求,幫助分析人員識別系統應提供的功能服務以及與外部實體的互動方式。
功能劃分與系統建構:通過展示各個用例之間的邏輯關係和調用方式(如包含、擴展),用例圖有助於系統設計人員劃分功能模組,建立模組之間的結構層次,支持系統的模組化開發。
角色識別與權限設計:用例圖通過定義參與者及其對應的功能,能夠幫助開發團隊明確系統中各類使用者的角色和權限範圍,為後續的權限控制設計提供基礎。
專案溝通與協作:用例圖是開發團隊、測試人員、客戶及其他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溝通橋梁。
測試設計與驗證依據:測試團隊可依據用例圖制定測試計畫與測試用例,確保每一個功能點都被覆蓋。
ProcessOn模板社區,有海量的用例圖模板可以免費克隆使用,ProcessOn知識社區,還有詳細的用例圖繪製教程,相信都可以幫到您。
用例圖關係表示符號是不同的。
關聯關係使用實線箭頭表示,泛化關係使用帶空心三角形箭頭的實線表示,包含關係使用虛線箭頭+<<include>>表示,擴展關係使用虛線箭頭+帶<<extend>>表示。
每個用例至少應該涉及一個參與者,如果存在沒有參與者的用例,可以將這個用例合併到其他用例之中。
用例粒度是指用例細化或綜合系統功能的程度,也可以說用例所包含的系統服務或功能單元的多少。用例粒度過大,則用例包含的系統功能就越多,反之則越少。
用例粒度過粗,不便於理解系統,粒度過細會使用例模型過於龐大,給設計帶來困難。
擴展關係中,基本用例是完整的,執行基本用例不一定執行擴展用例;包含關係中的基本用例不完整,執行基本用例必須執行包含用例。
用例不同於功能,用例表示的是一個“用戶目標”或完整的交互過程,不只是按鈕或功能點。所以應該關注用戶想完成的任務,而不是界面操作本身。
不能,參與者是與系統交互的外部實體,可以是人、組織、外部系統或硬體設備,而不是系統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