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位轉型的浪潮中,業務流程建模(BPM)已成為企業優化效率、降低溝通成本的核心工具,而BPMN (Business Process Model and Notation)作為全球通用的流程建模標準,憑藉其直觀的符號體系和嚴謹的邏輯表達能力,成為業務分析師、產品經理和IT團隊的「通用語言」。然而,許多初學者在面對BPMN時,常因符號混淆、邏輯不清晰或工具使用不熟練而望而卻步。本文將帶你從零掌握BPMN:從基礎符號的分類與用法,到實際流程圖的繪製技巧,再到常見誤區與優化建議,結合案例與工具實操,助你快速上手並輸出專業級的業務流程圖,讓複雜流程「一目了然」。
BPMN(Business Process Model and Notation)是一種標準化的圖形化語言,用於描述企業或組織內的業務流程。它由物件管理組織(OMG)制定,旨在統一業務人員、流程分析師和開發人員對流程的理解,實現「業務-IT」語言的無縫銜接。
(1)事件(Events):表示流程中發生的事情,以圓圈表示。
開始事件(空心圓):流程起點。
結束事件(實心圓):流程終點。
中間事件(雙圓圈):如定時事件、訊息事件(觸發後續動作)。
(2)活動(Activities):表示需要執行的任務,以圓角矩形表示。
任務(Task):原子級操作(如「發送郵件」)。
子流程(Sub-Process):嵌套的複雜流程(可展開/折疊)。
呼叫活動(Call Activity):引用其他流程範本。
(3)網關(Gateways):控制流程分支,以菱形表示。
排他網關(Exclusive Gateway):二選一(如「是否會員?」→ 是/否分支)。
並行網關(Parallel Gateway):同時觸發多條路徑(如「支付」和「出貨」並行)。
包容網關(Inclusive Gateway):符合條件的多分支(如「選擇快遞方式:標準/加急」)。
(1)順序流(Sequence Flow):用實線箭頭連接流對象,表示執行順序。
(2)訊息流(Message Flow):用虛線箭頭連接不同流程池(Pool),表示跨系統/部門通訊。
(3)關聯(Association):以虛線連接活動與資料對象,表示資料引用。
(1)池(Pool):表示一個獨立的流程參與者(如部門、系統)。
(2)道(Lane):池內的細分角色(如池「客服部」內的「售前組」「售後組」)。
(1)資料輸入/輸出:以折疊矩形表示,定義活動所需或產生的資料。
(2)資料儲存(Data Store):用兩端開口的圓柱表示持久化儲存(如資料庫)。
(1)文字註解(Text Annotation):以折角矩形新增說明文字。
(2)組(Group):以虛線框邏輯分組相關元素(不影響執行順序)。
1. 登入ProcessOn後,進入個人檔案頁,點選「新建檔案」→選擇「流程圖」。然後在更多圖形中加入BPMN到圖形庫,如果需要繪製泳池泳道,也可以將泳池/泳道圖表類型新增至圖形庫。
2. 建立流程池與泳道,並在池內劃分角色。
3. 定義開始事件與結束事件,新增活動(Tasks)與子流程,並設計分支邏輯,以實線箭頭連接流物件(事件、活動、閘道),表示執行順序。
4. 完成繪製後,匯出為圖片或PDF格式,可以插入到企業文件中與團隊成員共用。也可以直接將電路圖分享協作給同事或客戶,以便團隊成員在線上查看或編輯。
主流程圖:僅保留核心路徑(如「下單→付款→出貨」),用子流程(Sub-Process)或呼叫活動(Call Activity)隱藏複雜細節。
子流程圖:僅保留核心路徑(如「下單→付款→出貨」),用子流程(Sub-Process)或呼叫活動(Call Activity)隱藏複雜細節。
避免交叉線,可以調整元素位置或設定交叉點處顯示跨線。
用不同顏色區分角色(如藍色=客戶,綠色=系統)。
為關鍵活動添加標籤(如“高優先級”“自動化觸發”)。
過度複雜:一個網關分支不超過5條路徑。
模糊閘道:明確標註網關類型,避免網關類型模糊,導致分支邏輯歧義。
遺漏異常:新增中間事件處理逾時或錯誤(如「支付失敗」分支)。
從開始到結束走一遍流程,確保無死循環或遺漏節點。
ProcessOn模板社群內包含豐富的BPMN範本可供參考,同時支援複製使用,提高繪圖效率。以下是部分模板分享。
繪製BPMN圖的核心是結構化思考:先定義邊界,再拆解步驟,最後用符號表達邏輯。現在,打開ProcessOn ,按照本文的步驟嘗試繪製第一個BPMN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