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物科課程(南一版)重點整理心智圖
2025-05-22 10:28:56 5 檢舉
登入查看完整內容
此心智圖為《國中生物科課程(南一版)》的重點整理。該心智圖涵蓋生物的基本概念、細胞結構、生命活動、繁殖、物種與生態、人體系統、動植物分類及生態環境保護等主題。透過清晰的層次和結構,幫助學生掌握重要知識點,增強對生物學的理解,為學習和考試提供有效的輔助工具。
作者其他創作
大綱/內容
生物的基本概念
生物定義
具有生命特徵的物體
能進行新陳代謝、繁殖、反應刺激等
具備獨特的基因組成
生命特徵
呼吸: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排泄:代謝產物的排放
生長與發育:細胞分裂與增長
反應: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繁殖:傳遞遺傳資訊
代謝:能量轉換與物質合成
細胞結構
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
細胞質:含有細胞器,進行各項生理活動
細胞核:控制細胞的活動,包含遺傳物質
胞器
線粒體:能量產生
內質網:合成蛋白質與脂質
高基氏體:負責包裝與分泌
溶酶體:消化大分子
細胞類型
原核細胞:無核膜,細菌
真核細胞:有明確細胞核,動植物細胞
生命活動
代謝
分解反應(如:呼吸作用):有氧呼吸、無氧呼吸
合成反應(如: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氮固定
光合作用
反應式:6CO₂ + 6H₂O + 光能 → C₆H₁₂O₆ + 6O₂
發生地點:葉綠體
光合作用的階段:光反應、暗反應
影響因素: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
呼吸作用
反應式:C₆H₁₂O₆ + 6O₂ → 6CO₂ + 6H₂O + 能量
發生地點:線粒體
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差異:氧氣的參與與能量釋放
生物的繁殖
有性繁殖
配子結合:精子與卵子的結合
基因重組:遺傳物質的重新組合
雌雄異體與同體的概念
無性繁殖
分裂:單細胞生物的繁殖方式(如細菌)
苗殖:植物的繁殖(如根莖繁殖)
孢子繁殖:如蘑菇、苔蘚植物
繁殖過程中的遺傳
基因與DNA:控制生物的特徵
染色體:遺傳物質的承載體
物種與生態
物種定義
具有相同基因組和能夠繁殖後代的生物群體
生物圈
定義:所有生物與其環境構成的整體
生態系統:生物群落與非生物環境的相互作用
生態位:生物在生態系統中的角色與位置
食物鏈與食物網
生產者:如植物,利用光合作用製造能量
消費者:草食性動物、肉食性動物
分解者:分解有機物質,釋放養分回生態系統
能量流動:從生產者到消費者,再到分解者
人體系統
循環系統
心臟:泵送血液
血管:動脈、靜脈、毛細血管
血液: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血漿
功能:運送氧氣、營養物質、廢物
消化系統
口腔:食物的初步消化
食道:將食物送入胃
胃:消化蛋白質
小腸:吸收營養
大腸:水分吸收與廢物排出
呼吸系統
鼻腔:過濾、加濕空氣
氣管:傳送空氣
肺:氣體交換,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
肺泡:進行氣體交換
動植物的分類
動物分類
無脊椎動物:昆蟲、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等
脊椎動物: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生類、魚類
植物分類
藻類:水生植物,無根無葉
蕨類植物:具有葉片,但無花
裸子植物:如松樹,裸露的種子
被子植物:有花,種子包裹在果實內
單子葉植物與雙子葉植物:根、葉、花的結構差異
生態環境保護
環境污染
空氣污染: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微粒物質
水污染:工業廢水、農藥、生活污水
土壤污染:重金屬、農藥殘留
生物多樣性保護
瀕危物種:保護瀕危物種免受滅絕
生態恢復:重建受損的生態系統
可持續發展: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

0 則評論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