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聯與並聯電路圖是電子設計的基礎,也是理解複雜系統(如電力網路、神經網路)的簡化模型。透過掌握其核心特性與繪製方法,工程師可以有效實現從概念驗證到產品落地的全流程。本文將帶你入門了解串聯電路與並聯電路。
電流從電源正極出發,依序流經每個元件(如電阻、燈泡、馬達等),最終回到電源負極,形成單一閉合迴路的電路結構。電流僅有一條流通路徑,元件之間呈"串聯"關係。
電流守恆:通過每個元件的電流相等(I=I1=I2=...=In)。
電壓疊加:總電壓等於各元件分壓總和(U=U1+U2+...+Un)。
故障連鎖:任一元件斷路將導致整個電路失效。
電壓分配不均風險:若元件電阻差異大,可能導致部分元件過壓(如串聯不同功率燈泡時,小功率燈泡易燒毀)。
故障敏感度:單一元件故障會引發整體癱瘓,缺乏冗餘設計。
功率限制:總功率受限於最小額定元件(P=I2 ⋅ R),需謹慎選擇元件參數。
高電壓需求
電池組串聯:手電筒使用2顆1.5V乾電池串聯,獲得3V總電壓。
電動車動力:鋰電池組透過串聯提升電壓(如48V電動車由16顆3V電池串聯構成)。
電流限制與保護
LED驅動電路:串聯電阻將電流限制在安全範圍(如20mA),避免LED過載損壞。
分壓取樣:在電壓監測電路中,串聯電阻將高電壓轉換為ADC可讀取的低電壓訊號。
特殊功能實現
延時電路:串聯大容量電容與電阻,利用充電時間常數(τ=RC)來達到延時效果。
溫度感測:熱敏電阻(NTC)串聯在電路中,透過電壓變化反映溫度變化。
將多個元件首端共接、尾端共接,形成多條獨立支路的電路結構。電流可分流通過不同路徑,元件之間呈現"並聯"關係。
電壓恆定:各支路兩端電壓相等(U=U1=U2=...=Un)。
電流分流:總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總和(I=I1+I2+...+In)。
獨立工作:任一支路斷路不影響其他支路(如家庭照明系統中燈泡互不干擾)。
電阻匹配風險:若支路電阻差異過大,可能導致部分支路電流過大(如並聯不同功率燈泡時,大功率燈泡可能過載)。
佈線複雜度:元件數量增加時,導線連接點增多,可能引發接觸不良或短路問題。
功率分配不均:總功率受限於電源容量(P=U⋅I),需確保電源能提供足夠電流。
居家用電系統
並聯設計:所有電器(如冰箱、空調、電視)並聯在220V電源上,可獨立開關且電壓穩定。
優點:避免串聯中一個電器故障導致全家停電的問題。
電源冗餘設計
電池並聯:多顆相同電池並聯可增加總容量(續航時間),同時保持電壓不變(如2顆3.7V鋰電池並聯,輸出仍為3.7V,但容量翻倍)。
應用:無人機電池組、行動電源。
電流擴展與分流
大電流負載:透過並聯多個小功率電阻,分擔大電流(如功率放大器中的分流電阻)。
電流採樣:在並聯支路中串聯小電阻,透過測量電壓降間接獲取總電流(如馬達驅動電路)。
1. ProcessOn是專業的圖表工具,支援線上建立電路圖。首先進入ProcessOn文件頁,建立一個電路圖。
2. 將電路圖電源、開關,電子元件等組件拖曳到畫布中間,拖曳電路元件中線依照電路圖的運作流程,將各元件連接起來。
3. 電路圖繪製完成後,檢查電子元件符號及連接順序是否準確。
ProcessOn模板社群內包含豐富的電路圖範本可供參考,同時支援複製使用,提高繪圖效率。
串聯電路透過其簡單的結構與明確的物理規律,在需要分壓、限流或高電壓的場景中發揮關鍵作用。並聯電路透過其電壓穩定、故障獨立、電流可擴展的特性,也成為現代電子系統中不可或缺的基礎結構。在實際電路中,串聯與並聯常結合使用,我們只有理解其原理與設計要點,才能更好地分析複雜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