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在台灣
2025-08-19 18:23:13 0 檢舉
登入查看完整內容
這張《七夕在台灣》心智圖,以圖解方式系統呈現了台灣七夕節的由來、核心風俗、活動形式及相關知識,結構清晰、脈絡分明。導圖首先介紹了七夕的起源,涵蓋織女、牛郎等主要人物及「老牛牽線」「男耕女織」「天帝震怒」「喜鵲搭橋」等傳說情節,展現節慶的文化背景。其次,導圖重點闡述了台灣七夕的核心風俗——拜七娘媽,包括七娘媽的身份與職能、拜祭的目的、適合參與的人群及供品準備等細節,體現民間信仰與生活的緊密結合。同時,導圖區分了現代與傳統的七夕活動,從情侶約會、互贈禮物、大餐賞景到參與廟宇慶典、購買七娘媽亭等,反映節日在當代的多樣化發展。此外,還補充了七夕的農曆日期、別稱及台南、鹿港、台北等特色慶祝地點,幫助讀者快速掌握七夕在台灣的文化特色與地理差異。
作者其他創作
大綱/內容
七夕由來
人物
織女
天帝孫女
牛郎
人間放牛郎
經過
老牛牽線/沐浴結緣
男耕女織,幸福生活
天帝震怒,王母劃天河
喜鵲搭橋,七夕相會
核心風俗
拜七娘媽
七娘媽是誰?
兒童守護神(七星娘娘),也保佑出外平安、姻緣
為何要拜?
酬謝神恩、祈求孩童平安長大(尤其16歲以下)、祈求平安與良緣
誰需要拜?
家中有16岁以下孩童必拜!祈求平安、姻缘者也可拜。
供品準備
七娘媽亭(紙紮亭台,儀式後焚燒)
香燭、鮮花、水果
胭脂、白粉、香水、鏡台(象徵梳妝)
七色線
七夕活動
現代活動
情侶約會
互贈禮物
大餐、看夜景
傳統延續
參與廟宇七夕慶典、購買七娘媽亭/供品
七夕小知識
日期
日期: 農曆七月初七
別稱
七娘媽生、女兒節、乞巧節
台灣特色地點
台南(做十六歲文化核心)、鹿港(也有相關習俗)、各大廟宇(如台南開隆宮、台北霞海城隍廟等七夕活動多)

0 則評論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