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03003/李學恩/中國舞蹈史 結論
2025-09-16 14:45:54 2 檢舉
登入查看完整內容
中國舞蹈史
作者其他創作
大綱/內容
舞蹈的源起
人類本能
勞作、娛樂、祭祀、信仰
情感的表達
喜怒哀樂的抒發
生活的反應
狩獵、戰爭、生活經驗
舞蹈基本要素
動作(身體表現)
造型(形態結構)
節奏(時間韻律)
音樂(伴奏融合)
美感(藝術性表現)
中國舞蹈的演變
原始時期舞蹈
狩獵、祭祀、圖騰
夏商舞蹈
「雲門」、「咸池」
西周舞蹈
六代舞、雅樂制度
春秋戰國
百家爭鳴,舞蹈百花齊放
秦漢舞蹈
百戲、角抵雜技,融合各族
三國兩晉南北朝
佛教音樂舞蹈,胡騰舞
隋唐舞蹈
中外交流鼎盛,胡旋舞、劍器舞
五代十國舞蹈
宮廷舞衰落,民間舞興盛
宋代舞蹈
歌舞戲劇化,影響元雜劇
金元舞蹈
戲曲歌舞興盛
明清舞蹈
戲曲成熟,昆曲、京劇
舞蹈的分類
依起源性質分類
勞動舞
狩獵舞
戰爭舞
巫舞
醫藥舞
依風格形式分類
古典舞
民族舞
宮廷舞
現代舞
舞蹈的價值
文化價值
民族文化的代表
教育價值
美育、情感陶冶
社會價值
娛樂、儀式、祭祀、凝聚力
中華民族的舞蹈
漢族舞蹈(94%)
少數民族舞蹈(6%)
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朝鮮族、苗族、傣族等

0 則評論
下一頁